(上接前文)任正非的名篇《华为的冬天》发表于2001年。2001—2003年是华为的冬天,华为濒临崩溃,非常艰难。任正非说他就是在那个时间得了严重的抑郁症,对此,当时很多基层的华为人并不知情,他们只是感觉工资有2~3年没涨了。大多数人愿意同甘,不愿意共苦,当时华为的人才流失很严重。我在这里举一个案例:所有员工在进入华为的时候,工号是按入职顺序排号的,假如你入职的时候是5000号,后面是5001号,5002号……在华为公司里有一个内部公开的通讯录,你可以根据工号查到在你前面入职的人是谁,在你后面入职的是谁。当时,在职员工经常在上面一查,前面的几个人走了,后面的几个人也走了,大量的人走了……华为的冬天,是真冷!
2001年4月,任正非东渡日本。面对家庭的变故和行业的冬天,在身患抑郁症的情况下,他去日本寻求“活下去”的答案,也因此深情地写下了《北国之春》一文。他在日本松下公司考察时,被一幅画深深地触动。他写道:“在松下电工,不论是在办公室、会议室,还是在通道的墙上,随处都能看到一幅招贴画,画上是一艘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,下面写着‘能挽救这艘船的,唯有你’。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。在华为公司,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?是否传递到了基层?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?”“就如松下电工昭示的搭救冰海中的沉船的唯有本企业员工一样,能救华为的,也只有华为自己的员工。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也没有神仙皇帝,要创造美好的明天,全靠我们自己。”
时隔15年之后的2016年,任正非在题为“前进的路上不会铺满了鲜花”的讲话中,再次提到泰坦尼克号:“泰坦尼克号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,与华为的今天何其相似。沿着惯性,华为还有3~5年的高速增长,3~5年后呢?百年前生产泰坦尼克号的贝尔法斯特在工业革命中是何等的繁荣呀!匹兹堡、底特律也曾是世界经济的中心,斗转星移,换了人间。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华为也三十年了,要想不死,就必须自我改革,激活组织,促进血液循环,焕发青春活力。”
任正非通过泰坦尼克号这艘邮轮,看到的是辉煌背后的险恶,成功之后的危机,向公司传递的是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。华为,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清醒的领军人,在大家垂头丧气时鼓劲,得意扬扬时泼冷水。正是因为他的领导,华为这艘巨轮才平稳地走了30余年。孟子说: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”中美贸易战,一方面会给华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;另一方面,华为将可能面对更大的暗礁和冰山。对于解决之道,任正非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:“在世界大潮中,我们只要把危机与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,每一道流程,每一个角落,不断提升效率,不断降低成本,就有希望存活下来。”据《华为管理之道》